首页 > 资讯 > 正文

微资讯!宜兴打造基础管控监测中心:一份清单助力民警第一时间应对处置隐患风险

2023-05-08 19:00:55   来源:扬子晚报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去年5月,宜兴市公安局创新组建基础管控监测中心,从全局抽调精干警力,与市委政法委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合署办公,全天候运作,逐步形成“资源整合、统筹指挥、合成研判、赋能实战”为一体的工作运转机制。据统计,基础管控监测中心运行一年来,统一下发各类任务指令1230余条,精准消除社区隐患风险千余起,推动基础管控工作由“警力密集型”向“智慧集约型”转变。

宜兴基础监控监测中心。王杰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任务清单

助力民警精准清除隐患风险

2月25日,宜兴市公安局基础管控监测中心民警在对智慧小区平台进行网上巡查时,发现一小区有人员形迹可疑,立即将线索推送至社区民警的手机端。民警迅速带领辅警上门走访排查,发现张某正在租住地剥电缆里的铜芯线。经进一步侦查,民警成功将涉嫌盗窃的张某等2人抓获,追赃挽损50万余元。

基础管控监测中心对照现有77条社区民警工作清单,菜单式展示社区民警每日需完成的工作任务,通过指令推送模块直接下发至对应社区民警手机端,形成精准高效的扁平化指挥模式。社区民警可以精准感知隐患风险,第一时间应对处置。

不久前,宜兴市公安局十里牌派出所社区民警陆乐通过社区超图平台得知,某小区一房屋内租住了多名年轻人,有多起噪音扰民报警。上门实地摸排后,陆乐怀疑该出租房内可能隐藏着一个传销组织。经侦查,十里牌派出所一举将该传销组织铲除。

宜兴基础监控监测中心。王杰 摄

社区超图

实时感知基层治安动态

基础管控监测中心成立一年以来,重点打造社区超图平台,将宜兴全市所有的二维码门牌等治安基础要素同步接入,“一图知动态”,反向督促民警及时查访、精确采集、逐一反馈,推动人口管理工作从“实有化”向“实时化”升级。

社区民警下社区通过扫描入户居民家的二维码门牌,监测中心在社区超图平台后台实现无感化考核。此外,监测中心还制定了《宜兴市公安局社区民警反向考核办法》,设立社区民警质态排名“风云榜”,即时通报全市并纳入奖惩机制,有效激发了基层派出所及社区民警深耕基础工作、扎根社区的积极性。

“以前靠视频巡查来点调警务室,需要4个工作日才能把全市220余个警务室巡查一遍。现在通过二维码门牌打卡后,菜单式操作就能实时掌握全市社区民警下社区情况。”负责社区民警日常考核工作的人口管理大队民警韩俊介绍,在日常工作中,监测中心针对人口管理、社区警务、场所行业管控、危险物品管理等治安基础业务,常态化开展综合研判,科学指导民警开展基础管控工作。

比如,对群租房、九小场所等实行红黄绿三色提示,督促社区民警开展日常风险滚动排查,及时将隐患动态清零。通过随机抽查等方式,对社区民警进村入户开展反诈宣传等工作进行监督,全市社区民警反诈宣防超期率降为零,劝阻成功率提高85.54%,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730余万元。

宜兴基础监控监测中心。王杰 摄

双向赋能

基础管控向“智慧集约型”转变

去年9月,宜兴市杨巷镇芝果村网格员在走访中获悉一条矛盾纠纷线索,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社区民警路荣君,路荣君上报监测中心,该中心迅速通过联动平台下发指令工单,相关镇村干部及时和民警一起上门,妥善化解了矛盾。

发现早、联动快、处置准,基础管控监测中心充分依托“双中心合一”的优势,聚焦平安稳定、聚力基层基础、聚合网格警格、聚拢各方力量,最大限度实现警网双向赋能、同频共振,基础管控工作由“警力密集型”向“智慧集约型”转变。

该中心还创新制定了以社区民警为主、网格力量为辅的“六联”工作机制,信息联采、风险联排、人员联管、警情联处、纠纷联调、数据联用,充分挖掘和调动社区资源,推动社区警务和社区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全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宜兴品牌”。

通讯员 卢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丁波

校对 徐珩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www.caikuang.b0.cn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36
邮箱: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