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幸蜀图 局部 南宋佚名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今天说7本一度失传的古籍:
《刑部奏议》
(资料图片)
萧大亨著,该书仅有日本蓬左文库藏明代刻本孤本存世。
刊刻以来在明清两代所有藏书目录中不载,可见成书不久即在国内散佚。
日本汲古书院2010年出版的《伝統中国判牘資料目録》也未收录,可见在日本也处于湮没状态,直到2014年才首次为国内学界所知。
萧大亨,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官至刑部、兵部尚书,《刑部奏议》收录了其在任职刑部尚书十年间的94道奏疏,涉及到万历朝鲜战争,续妖书案等重大案件,详尽记载了这些案件的几乎所有材料,包括案犯的供词、刑部量刑建议、皇帝的批复、以及案件的档案材料,极大地填补了现存有关史料的不足,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其中《会审原任石尚书疏》、《三法司回话疏》、《再审原任石尚书招由疏》完整呈现了石星案的审讯过程和案件材料。
《沈惟敬招由疏》则是沈惟敬案中唯一存世的原始口供材料,推翻了史学界一直以《两朝平壤录》中关于沈惟敬罪名的记载为信史的一些结论。
《刑部奏议》中关于万历三十一年的续妖书案的12道奏疏,完整记载了这起震动天下的大案的侦查、审讯和审判的完整经过,是唯一能与国内的《万历三十一年癸卯楚事妖书始末》相印证的一手史料。
国内外学界著作对于此案的具体案情大多泛泛而谈,《刑部奏议》呈现了万历党争标志性案件的完整过程,对于了解何为万历党争,如何党争,可谓不可不读的史料。
该书正在点校中,应该不久就可在国内面世。
《国榷》
作者谈迁,明末人,明朝还没灭亡的时候就开始写,写到永历都继位了才完成,结果家里闹贼,大胆的则人见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愤然带走了书稿,谈大爷只好重新再写一遍。
这书可以看作是简本明实录,但是越往后越详细,到天启崇祯两朝简直事无巨细,鉴于崇祯没有实录,这本书甚至可以作为崇祯实录的替代品,而且天启实录中缺的那几卷好像也是用这本书补的。
那你琢磨琢磨,天启崇祯,自然少不了东北那点儿事,所以这本书记载了大量清朝不让说的东西。
这本书完书在康熙初年,当时文字狱还没有到一个穷凶极恶的地步,尚处民不举官不究状态,所以得以保留,《明史·艺文志》也开列了这本书,好像是史部最后一本。
等到雍正乾隆年间,这本书遭到追杀,能见到的全部销毁,以至于乾嘉及以后的各大藏书名家都是只闻其名不见其书,甚至连谁那里有都不清楚。
这本书有可能只剩下了一套半,藏在民间不出名人手中,也不看,也不借,也不管。
一直到清朝都亡了十多年了,张宗祥偶然发现了一册国榷,惊讶于这书居然还有,于是多方搜集,结果一直搜到民国都灭亡了也没找全。
1954年,在政府和各路大佬的集体搜寻之下,张宗祥终于找到了那套几乎完整的,然后在1955年誊抄出来,这才有了后来煌煌四百万字的点校本国榷。
《至正条格》
元朝统治中国时制定的法典,随著北元汗廷被击出中原,沦落爲游牧民后失传。
直到2004年韩国世家庆州孙氏将他们世代积累的古籍全部捐给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在这批古籍中还有一个泡麵箱子,箱子里的一摞破烂竹纸经鑑定是世界上仅存的《至正条格》正本,2010年蒙古总统访韩时还专门去参观了这部书。
《至正条格》在这户人家发现的缘由大概是元朝时高丽作爲驸马国(也可以说是附属国),接受了元朝的许多文化和制度,其中便有这部元顺帝时颁布的法典。
在李氏取代王氏以后,朝鲜全盘仿效《大明律》,这部蒙古法典被遗忘在古都庆州一个古老家族的库房里,默默蒙尘。
《群书治要》
此书是唐太宗二年修的书,后来到了宋代就已经失传了,但是好在日本谴唐使带了一整套《群书治要》回去。
并且十分重视这套书,将至珍藏起来,后来一直到民国时期,日本当时的天皇将此书印了5套,赠予唐商带回国内,后来是建国后,日本又送了一套给中国,这才将失传近1400年由魏征负责编撰的《群书治要》传下来,但是当时只缺少了两卷内容,后来国内用了十年时间将此书译注校订,将缺失的两卷弥补上。
《秦妇吟》
晚唐诗人韦庄的长诗,写成后轰动一时,争相传抄,一时有“秦妇吟秀才”的称呼。
但这首诗全篇失传,传世的只有“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两句,就算是韦庄的个人文集都没收录(推测是为了避祸),甚至还有韦庄曾经出钱收购秦妇吟抄本销毁的记载。
一直到近代才从被掠走的敦煌古卷中找到了《秦妇吟》抄本,经王国维和罗振玉整理后流传开来。读者可以根据这首诗,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看到晚唐黄巢起义中的惨状。
《论矿冶》
原作者阿格里柯拉(De re metallica)。
这部著作诞生于1550年,是当时矿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1621年,耶稣会士金尼阁等人携带七千部西书抵达中国,其中就有这部《论矿冶》。
1638年,在李天经的主持下,汤若望、杨之华、黄宏宪等人开始着手翻译此书。
1640年翻译完成,定名为《坤舆格致》。
经过崇祯皇帝的批准,此书于1643年底刊行,下发各省督抚。
然而此时距离李自成打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只有不到半年。
在这混乱的局势中,《坤舆格致》一书就此散佚。
《索多玛120天》
禁书榜首,令无数人闻风丧胆的,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
作者是法国萨德侯爵,写于1785年的巴士底狱,其中充斥着各类极端变态恶心污秽的色情和虐待描述,即使只是阅读文字,也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不适甚至晕眩感。
它讲述了四个有钱的浪荡子和他们的几个同伙把一群受害者锁在一座偏远的中世纪城堡中,这几名同伙都是资深的性工作者,他们天天给四个浪荡子讲述极端变态的堕落故事来激发他们的灵感,然后这四个浪荡子再根据这些灵感折磨那群受害者。
《索多玛120天》正是一部反基督意味极为浓厚的小说,其中描写的多数性变态者都是牧师、主教和法官等,而且城堡中所有人的如厕活动都需要在小教堂中进行。
正因为内容如此变态而反宗教,萨德在狱中只能非常小心谨慎地进行写作,他用细小的字迹将其写在一卷由偷运到监狱的单独小纸片粘在一起组成的12 米长的卷轴上,每次写完,萨德都会将它紧紧地卷起来,藏在牢房的墙壁中。
萨德手稿
1789年7月2日,嘴贱的萨德突发奇想,向聚集在外面的人们大喊,说看守们正在谋杀囚犯,这引起了一场骚乱。
两天后,觉得他脑子有病的看守们将他赤身裸体地转移到了查朗顿的精神病院,《索多玛120天》的手稿被遗失在了狱中。
十天后,著名的攻占巴士底狱事件爆发,萨德推测自己的作品一定在动乱中被摧毁了,为此他还“流下了悲伤的血泪”。
直到1904年,公认的第一位性学家、连弗洛伊德也大肆称赞过的德国精神分析专家伊万·布洛赫找到了这部失传的手稿,并将其公开发表,这本“有史以来最不纯洁的文学作品“才得以重见天日。
原来在巴士底狱动乱爆发两天前,一位名叫阿尔努·德·圣马克西姆的法国市民因为不知名的原因溜到了狱中,看到了萨德遗失在牢房中的稿件卷轴,于是将其偷偷取走了。
由于萨德变态的性倾向,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约32年)都是被关在各类监狱和精神病院中的,那个著名的英文简写S&M(性虐恋sadomasochism)正是来自于他的名字。
来源:知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