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已至
气温逐渐上升进入夏季
(资料图)
降雨也随之增加
郯城疾控提醒
除了继续预防新冠肺炎、
手足口病、呼吸道传染病
食源性疾病、狂犬病等外
极端天气事件也需注意
另外,考生们要健康备战中高考
新冠肺炎
专家提醒
全球第四波疫情在低位波动。全球流行优势株Omicron变异株传播力强,境外输入风险将持续处于高水平。我国境内本土疫情形势近期有所好转,但仍呈多点散发和点状暴发并存的态势。
疫情防控压力较大,应持续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始终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防病指引
1. 打疫苗: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能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的发生。请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尽快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共筑免疫屏障。
2. 做防护:持续做好科学佩戴口罩、1米线、不扎堆、自我健康监测等个人防护措施。保持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喷嚏咳嗽有遮挡等良好卫生习惯。配合做好“测温、验码、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
3. 早排查: 每天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有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不适症状时,尽早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并告知医生旅居史,不要自行用药;就医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 人物同防:坚持做好人物同防。非必需不要从境外高风险地区邮购商品,谨慎邮购国内有本土疫情报告所在地区的商品,收发快递做好消毒和手卫生。
健康备战中高考
温馨提示
6月上中旬将迎来中高考,考生往往会紧张、焦虑,家长也会跟着着急,心态不能平和。在此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学习、休息、运动和睡眠,确保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
防病指引
1.建议考生合理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每天至少有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午后最好安排半个小时以上睡眠,不要熬夜。
2.饮食合理,营养均衡。注意保证一日三餐,尤其是早餐不能不吃,饮食要荤素搭配,切忌暴饮暴食,还要注意不要与平时饮食结构改变太大,以免考生不适应。
3.合理安排学习,适当锻炼身体。考前要适当放松,巩固熟悉和薄弱部分,尽量心情平静地学习。适当做些运动,当然强度不要过大,避免疲劳。
4.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紧张焦虑。孩子要摆正心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家长也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尽量不给孩子施加压力,比如过分关心、千叮咛万嘱咐等,多给孩子鼓励和疏导。
手足口病
专家提醒
手足口病是由一组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手足口病全年均可发生,4-7月为发病高峰期,发病人群主要是5岁及以下儿童。
当健康的孩子接触了患儿的粪便、疱疹液、唾液等分泌物,或者接触了被患儿污染的毛巾、牙杯、玩具、餐具等物品或环境,都可以感染。甚至还会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能会被感染。
防病指引
个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勤洗手:洗手对预防手足口病非常关键,大人要养成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洗手的习惯,大人处理完宝宝的尿片、粪便后也应洗手。
吃熟食:被粪便污染的水果、食物上会含有肠道病毒,一定要清洗干净,不要给孩子吃生冷食物、不要喝生水、不要吃没有完全做熟的肉食。
勤消毒,常通风:宝宝的餐具、玩具、排泄物、家庭环境等应勤消毒,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减少病毒停留。
打疫苗:EV71是更容易导致手足口病例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病毒型别,接种EV71疫苗(6月龄-5岁)可有效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建议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呼吸道传染病
专家提醒
6月仍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及托幼机构要警惕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水痘、风疹、麻疹等暴发疫情的发生。
防病指引
1. 对有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如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按相关接种要求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
2. 养成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3. 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 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特别是症状较轻的病人应及早到社区医院就诊,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5. 学校及幼托机构应着重防范呼吸道传染病的小范围暴发,加强校内环境卫生和教室的通风消毒,落实晨午检、缺课登记、疫情报告等措施。
食源性疾病
专家提醒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顾名思义,凡与摄食有关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都属于食源性疾病。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等。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贮存不当导致的食物变质,加工时生熟不分或加热不彻底引起的。多见于熟肉制品、酱卤肉、蛋制品、乳制品和粮食糕点类食品中。
防病指引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1. 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
2. 重视食物的保存温度。多数致病菌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约为20-40℃,所以在夏季,饭菜在常温下保存不应超过两小时,应在冷却后及时存放冰箱,在冰箱保存的时间也不要超过3天。
3. 杜绝潜在的感染风险。餐饮行业从业人员如发生腹泻呕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离岗。
4. 不认识的野菜不要吃,以免中毒。
5.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野菜。一些野菜的膳食纤维比较粗,肠胃功能较弱或是患有慢性肠胃炎的人食用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引发腹痛、腹泻等症状。
狂犬病
专家提醒
夏天是犬伤的高发期,闷热的天气容易使犬类动物烦躁、冲动,同时夏季人们穿着单薄,容易被犬只咬伤、抓伤。
防病指引
1. 科学管理宠物,饲养宠物的家庭应办理养犬登记证,及时主动给宠物接种疫苗,同时圈养好自己的宠物,不要随意遗弃。
2. 在外出遛狗时,应使用犬链、嘴套、犬笼等,以便控制犬类的活动范围和行为,避免犬伤人事件的发生。
3.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不要挑逗、玩弄猫、狗等动物,不要打扰在进食、睡觉或看护幼崽的狗,不要让动物舔舐皮肤伤口。
4. 被狗、猫等动物咬伤后应尽快到附近的规范犬伤处置门诊处理。
5. 相比之下儿童被咬伤更为危险,被咬的伤口深而严重,部位越靠近头、颈、面、手部越危险,需要特别重视,必须严格冲洗伤口、注射免疫球蛋白和选用更高效的疫苗并按程序接种。
极端天气事件
特别提醒
经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会商研判,今年汛期(5-9月份)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全国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复杂。其中,北方地区江河汛情偏重,强对流天气可能多发,洪涝和风雹灾害风险高;全年登陆我国的台风个数接近常年到偏多,强度总体偏弱,可能有北上台风影响我国;西北和南方地区地质灾害可能多发重发;东北、华中和西南等部分地区森林火灾风险高;华东、华中和新疆等地可能发生夏旱。考虑到极端天气灾害叠加疫情防控等情况,今年汛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挑战。
防护建议
1. 建议民众关注当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做好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防范工作。
2. 积极开展灾害卫生应急准备工作,包括开展专题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加强应急值守和做好应急物资储备等,做好相关疫情防控工作。
3.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活动。
关键词: